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返回首页  |  旧版网站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信息网!
  

把课堂空间向学生思维全面开放

作者:c 发布:2014-11-26 浏览量:

——来自河南省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的报道

从河南省西峡县城到该县最远的桑坪镇有100多公里,汽车要走两个多小时。在这个有着43万人口的山区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许多学校都在大山深处。308所中小学中的90%在深山区,三年级以下的教学点就有134个,60%的教师都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2003年起,他们开始了区域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24名教研员隔三差五地就要到边远的乡镇学校去听课、送课、开展教研活动。常常是早晨天上还有星星就要出发,晚上月亮出来了才能回家

6年的实践与探索,西峡县在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的带领下创造了课堂教学三疑三探的西峡模式,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也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如今,西峡教育因中考连续4年在南阳市13个县市区中领先、高考综合排名连续4年增幅第一且位居全市前列而闻名整个豫西南。说到全县力推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成果,杨文普目光放得很长远,整体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除了直接体现在中考与高考的成绩中,另外几个方面更为重要:一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二是农村学校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三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四是教师乐教了。更重要的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为课程改革的深化找到了有效载体。

1.    把认领的干儿子变成亲儿子

谈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杨文普说出了两个直接原因:一是曾经落后的教育促使他们下定改革决心。在西峡县教育界都了解一件事情,在2002年南阳市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西峡县曾12次被点名,这12次点名并不是表扬,而是按照不同的指标被排在最后的几名。二是2003年全县宣传启动新课程改革,如何抓住课程改革的机会,走出本县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子呢?经过慎重研究,他们决定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走一条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振兴教育之路。

当时已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他们觉得,洋思中学的地理环境、师资条件、生源质量等方面与西峡的许多学校有相似之处。洋思中学可以做到的,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得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到洋思中学摸底,看看他们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2003127,由西峡县教体局局长孙占梅带队,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及中学各科教研员组成的西峡县15人教育考察团一行到达了洋思中学。杨文普回忆说:白天听课、座谈,晚上回到10元一晚的小旅馆里还要讨论,天太冷了,我记得孙局长都冻感冒了!整整一个星期,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而去,通过听课、座谈、了解、讨论的方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就在春节前夕,一本凝聚着前去参观考察的所有教研员心血的小册子——《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付印了,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全面解读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操作流程及课堂运用。

底摸清楚了,接下来,教体局决定先进行试点。2004年春季开学,该县丁河一中、丹水三中、军马河一中被确定为学洋思试点学校。王焕玲是教研室初中生物教研员,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就是经常由教研室主任带队一起住进试点学校,与实验教师一块备课、听课、讨论与改进。洋思中学提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由于学在先,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主动性,这给过去的教师主讲的沉闷课堂带来了生机。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质量和课堂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3所实验学校都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2004年秋季开学,县教体局决定在全县开始推广学洋思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实践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思考与研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他们发现,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比,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用杨文普的话说:洋思中学的课堂偏重于追求教师预设问题的解决而缺失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与新课程倡导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理念仍有差距,于是我们鼓励教研员和教师要学习洋思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边学习边推广,边实践边发展,到2006年,一个源于洋思经验经过本土实践的新课堂模式正式诞生了,他们将这个新模式命名为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用教体局局长孙占梅的话说:经过3年时间,我们把从外地认领的干儿子变成了自己的亲儿子。

2.“三疑三探的课堂以问题意识贯穿始终

20069月开始,西峡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全面推行他们自己探索认定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从那时起,许多老师开始有了共同的体验: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经常被学生的问题问住。如数学课上学生可以问出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倒数吗?物理课上学生问:火焰是物质吗?”“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那么铁可以直接变成铁蒸气吗?”……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上课时眼神活了,睡觉的没有了,而且敢说敢问,主动去查资料的学生多了,总之是作业少了,学生的问题多了。地处深山的双龙二中李建业老师这样评价三疑三探的课堂。

被老师们普遍看好的三疑三探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教研室主任杨文普介绍,这样的课堂就是让问题意识贯穿始终,共有4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那么,看起来一目了然的环节是怎样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能学好的结果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课堂。

在西峡县城区二小,记者听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倒数的认识》。上课的赵明军老师在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即开始的设疑自探环节。怎么才能产生倒数?”“倒数就是把两个数交换一下吗?如何求倒数?”“学习倒数有什么用?”“0有没有倒数?”……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经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后,老师再补充一些必要的问题,从而形成本节学习新知的自学提纲,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开始独立看书并思考探究。自探结束后,开始检查自探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学困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再浪费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教师讲解,这一过程就是解疑合探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明白了倒数的概念及求倒数的方法,搞清楚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

在基本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以后,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提出的疑问令上课的教师连连点头:“11是不是11的倒数?有的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的乘积是1,所以是互为倒数,老师进一步点拨:这说明1的倒数是它的本身。”“除了1以外,还有没有倒数是本身的数?比如33有学生回答:因为33就是1,所以只有1的倒数是本身。”“带分数有倒数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应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再调换位置即可。”“小数的倒数该怎么求呢?”“整数的倒数怎么求?有什么规律?”……直到没有学生再提出疑问,这个过程就是质疑再探。然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出一道关于倒数的题目,小组内交流,最后评选出小组内认为最好的一道题出给全班同学。第一个小组出了一道判断正误的题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其他小组的一位同学认为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排除0。第二个小组出了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一堆煤共52吨,用去的数量是这堆煤的倒数,用去了多少吨?第三个小组也出了一道判断正误的题:乘积为1的数互为倒数。其他小组的一位同学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说到关键词两个数。第四个小组出了一道应用题:“34乘以倒数的45结果是多少?这是一道相对有难度的题。第五个小组推出的题目为“23的倒数乘以5的结果的倒数是多少?在同学相互回答与老师的补充中,这样几道不同类型的题目都很快解决了。最后老师又出示了几道典型题目,并带领学生当堂完成了作业。

这就是一节完整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过程,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根本没有这么高。说到自己的课堂转变,上课的赵明军老师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自己真正转变了角色,以前是课本上如何说自己就如何讲,而且是一讲到底,而现在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调控者。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可以自己主动出题,学生真正地由被动变主动了。

为了引导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县教研室制定了两个课堂评价标准。一个是针对操作模式本身的步骤去评价,一个是从师生不同表现去评价。前一个评价是引导教师尽快入门的评价,后一个评价则是对熟练运用这一模式的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比如后一个评价关注教师能否很好地启发诱导、能否很好地注重学法指导、能否做到三讲三不讲,看教师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是否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关注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能力产生的期待,即看学生是否会提问、是否会自学、是否会展示、是否会倾听、是否会评价、是否会质疑、是否会讨论、是否会总结、是否人人都参与、是否都有成功的体验。而这正是三疑三探教学改革所期待的,除了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3.教研走在前面,教师人人过关,校长个个带头

在这样一个山区县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谈何容易。然而,西峡的教育工作者却找到了可行的推进方法:教研走在前面,教师人人过关,校长个个带头。方华瑞是西峡县小学语文教研员,说起课堂教学改革她深有感触。

一开始接触三疑三探的课,老师围绕问题组织课堂非常容易上成问答课,有些老师不敢讲,怕走到老路上去。于是,作为教研员,方华瑞就先设计一节课,然后自己执教,让实验教师一起,以课例作为培训方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当实验推开的时候,教研员往往是在乡镇学校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手把手地帮助老师备课,认住一节课不断打磨与提高,还常常组织先行实验的教师到乡下送课。这样的工作状态,是西峡县所有教研员的工作状态。教研员们常常因为一些问题,与老师们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真气得吃不下饭,说这话时方华瑞是笑着的。在西峡县,不光是县教研室教研员,每个乡镇也都配有教研员。在开学初,所有教研员要先上新授课,学期中要上练习课,学期末要上复习课,每个教研员都有自己的校本教研基地,教研员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实研究者与指导者。

杨文普说,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室真正实现了职能的转变,找到了定位,教研室就是教学管理的参谋部,新课程理念的研究院,解答教学疑难问题的咨询处,带领全县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领航站,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服务队。

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学校、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活化了学校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县里每年都要对全县教师进行新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业务理论测试,并通过汇报课、示范课、展示课等活动,要求教师人人过关。全县校点最多的丹水镇共有30所中小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镇中心学校通过持续开展五同两课活动,即每次教研活动,所有参加教师都要同备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反思一节课;先指定最优教师上引领课,然后抽签定人再上相同内容的展示课,最后大家集中评课,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室每年都要举办三疑三探课堂技能大赛和优质课竞赛,目的是使全体教师都入格、升格,让骨干教师出格;校长论坛、教师论坛让智慧碰撞、成果分享;校本教研现场会让现实的样本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采取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教学点捆绑评价,校际帮扶,送课下乡等办法,让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走近了每一位教师。

西坪镇二中校长孙延平,除了管理学校还担任着九年级的语文课。前几天,他刚在学校上完三疑三探汇报课,这个每周汇报课制度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教研制度。听完课后,老师们对他的课也提出了不少意见,认为他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不够,同时整堂课缺乏激励性语言。在西峡县,从课堂教学改革初始,就认定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校长要站好讲台,要担主要的课。从学洋思开始,每一次都要求校长走在前面,每个学校教学改革的第一堂课,都要求校长来上过关示范课。平时,校长也要与教师一起同台赛课,用城区二小校长符喜华的话说:不认真对待不成啊!真怕把教师误导了。为了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教研室每年还要专门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的赛课活动,让校长真正站在了改革的最前面,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领导与带动力量。

6年过去了,整个西峡县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振兴教育之路越走越有希望。面向明天的教育理想,他们还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本报记者 赵小雅)

【后记】在西峡县采访的两天时间里,通过听课、座谈,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合力。无论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教研员、教师和校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理想课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座谈中教师们仍有许多困惑,课堂里并不尽善尽美。如何让这一模式本身更好地适用于不同学科与不同学段,如何使其更加完善,则需要有更多发现问题的眼睛与解决问题的智慧。同时,怎样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以便更好地体现改革的效果,也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好在他们有锐意改革的精神与勇气,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立足本地实际的踏实态度。用教研室杨文普主任自己的话说: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去还有很多步。                         

                             《中国教育报》200810105

信息来源:开发区一中小学部  李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