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一是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2007年1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并以政府行为大力推进。省教育厅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市教育局在今年的工作部署 中,也突出强调了要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全省和全市的教育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从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到实现“两基”,从“两基”到“普九”的巩固提高,从“普九”的巩固提高到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正在沿着一条从首先改善办学条件,进而同时兼顾 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再向办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方向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为重点,遵循教育发展规 律,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正是为我们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和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 台。2008年 省教育厅出台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标准,涵盖了办学条件、学校管理、素质教育实施和特色教育四大版块,并且每一版块的指标体系都非常细致明确,具有很强的 指导性和操作性。因此,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 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 是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基础 上,如何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速度、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已成为关系农村中小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影响我市素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的关键因素。如 何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是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我们所有的中小学都达到了省级或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水平, 那么我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必将大大提高,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必将大大加快。今天上午我们考察的三所学校就是典型的实例,尽管三所学校都是 今年申报验收的学校,还没有通过验收,还没有挂上省级规范化学校的牌子,但是他们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这些学校都 是农村学校,但是不论是从办学条件还是管理水平,不论是从外延发展还是内涵发展上,他们与城区学校都没有什么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城区学校。客观地 讲,邹平县已基本达到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要求,邹平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通过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而逐步实现的。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争创省市级 规范化学校的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学校,要把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学校,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 是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素质教育概念已经提出了若干年,我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也已经近两年时间,应该说 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变化,素质教育在教育内部开始被接受;其次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度提高,素 质教育开始被家长和其他部门理解;第三是违反素质教育的办学行为日益减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不再明目张胆;第四是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些政府层面的问 题开始得到重视和解决,如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等。尽管这些变化都是初步的、浅显的、表面的,但这些变化是积极的,来之不易。制约素 质教育实施的瓶颈在哪里?我认为,主观上是观念和管理问题,客观上是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求一个有效机制来加以突破。规范化学 校是一个综合的标准要求,既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外延发展的要求,也有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等内涵发展的要求。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建设的 实践证明,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既是一项艰巨的身体力行的工作,又是一个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升华教育理念、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因此说,抓住创建省市规范 化学校这项工作,也就是抓住了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总结经验,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工作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
自1992年全省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以来,截止2008年,我市共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6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55所,通过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极大地争取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促进了全市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提高,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16年来,我市在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过程中,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
一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成功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前提保证。从我们今天观摩的这三所学校来看,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高新小学,4年来地方党委、政府累计投资2900万元;韩店新世纪中学和魏桥实验学校,镇党委、政府更是分别投入了4000万元和8000万元。除了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外,我们了解到,邹平县委、县政府还真正落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上浮一级工资的政策和待遇。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邹平县4所高中全部创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9所初中、11所小学和1所特校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7.5%、47.8%和1/3;创建市级规范化学校57所,占全市总数的27%。从其他县区的创建经验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
二 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实施的统筹谋划是成功创建规范化学校的重要保证。全市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规范化学校创建 工作。市教育局为更好地推动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开展了市级规范化学校评选活动,并在每年的省、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评选中,拿出一定的名额奖 励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并规定初中毕业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在中考中加10分。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探索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如滨城区为加快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和强化激励机制:2003年对创建成功的学校奖励3万元。2004年 对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的单位,原来是副科级的都升格为正科级,校长、副校长等也相应提升级别;同时,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时,在分配名额上给予规范 化学校适当照顾;每年教师考核、职称评审也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化学校相应的倾斜。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也极大地促进了滨城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截止2008年,滨城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5所,位居全市第二。其他县区在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工作中也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许多创造性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 是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争一流的工作精神是成功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关键所在。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 办学条件。在各学校提交的典型经验交流材料中,我们看到,有的学校为了筹措资金,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努力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有的通过提供优质服 务,寻求企业支持;有的通过后勤社会化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可以说,想尽千方百计,尝尽千难万苦。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实施 素质教育。我市每所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在创新学校内涵发展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像邹平县的“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博兴 县、滨城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棣县、沾化县的感恩教育,惠民县农村中小学的经典诗文诵读,阳信县的特色学校建设等。可以说,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在创新学校管 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引领滨州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成为了全市中小学学习的典范和赶超的榜样。
(三)认清形势,立足实际,进一步强化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进取意识和赶超意识。
虽然,我市在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创建总量偏少、县区工作不均衡和结构不合理等许多问题。
一 是有的县区和学校存在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的问题,创建工作唯条件论。个别地方的领导对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程度不到位,争取地方党 委、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规划宣传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创建规范化学校唯条件论,老是认为本单位经济条件差,没有能力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规 范化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工作畏难发愁,缺乏进取心,创建工作停滞不前。
二是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的总量偏少。像省级规范化学校,全省有362所省级规范化高中,我市有12所,占全省规范化高中总数的3.3%;全省有义务教育阶段省级规范化学校885所,我市有47所,占全省总数的5.3%。市级规范化学校,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255所,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占全市总数的40.87%。我市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比例,与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县区之间工作不均衡。邹平、滨城和博兴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头,其他县区数量相对较少,有的县十几年来未新创建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
四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的标准较低。2008年,省教育厅出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的新标准,在许多方面比原来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原来创建的省级规范化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与现行的标准有较大差距。省教育厅规定,从2008年开始,对通过验收满五年以上的省级规范化学校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复评,分三年完成,复评不达标者,给予一年整改时间,再不达标者,将取消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我们以前创建的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较低,因此,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复评压力很大。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
(一)对照标准,查缺补漏,确保完成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复评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从08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通过验收满5年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完成复评任务。去年,由于某种原因,省教育厅未对我市申报复评的学校进行复评,实际上我市通过验收满5年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的时间只有今明两年的时间。全市62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实际还有61所,今年年初有一所学校因违规办学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有50所 需要在今明两年参加复评。从去年省教育厅对其他市申报复评的学校验收的结果看,通过复评的比例比较低。我市有些学校通过验收的时间比较早,距离新的标准要 求差距可能较大。因此,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要统一规划,尽快确定出今明两年参加复评的学校名单,对照新的创建标准,查缺补漏, 指导各学校做好复评验收工作。要提高对复评工作的认识,对多数学校来讲,复评工作比新创建更重要、更困难、更紧迫,对高中学校更是如此,复评如果通不过, 失去了规范化学校的牌子是小事,我们还会降低收费标准,更重要的是降低社会信誉度,失去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各学校要像当年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那样,重视 复评工作,要重新研究、学习标准,要把通过复评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建立工作责任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再动员、再发动,重新营造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浓厚 氛围。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特别是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需要政府投入的,要汇报好,争取好,把问题解决好。省级规范化学校是中小学各项评 价中最具权威、最具含金量的招牌,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工作保住这块牌子,并且使这块牌子更灿烂,更辉煌。
(二) 科学规划,创新工作,不断加快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进程。看了今天上午的现场,可能有些同志会觉得,邹平的经济条件好,财政有钱,创造的经验虽好,可是 我们学不来。确实,其他县区想在教育投入上达到邹平县的水平,很难。但是,在听了沾化县的典型发言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能不能抓好这项工作,问题的关键还 是看我们的思想观念能不能再解放一些,工作思路能不能再创新一些,采取的措施能不能再有力一些。我归纳了一下,沾化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六个到位:1、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到位。沾化县以县政府的名义成立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整合全县各相关部门资源推动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并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包学校的责任制度,为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2、宣传发动和科学规划到位。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规范化学校的重大意义,使全县上下达成共识,并制定了全县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为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3、教育投入和高标准建设到位。沾化县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乡镇自筹、社会捐助、多方争取等不同渠道,2008年以来投入学校建设资金近8000万元;同时坚持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备、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强化学校管理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逐步到位。沾化县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提供了内涵发展的有力支撑。5、 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基本到位。沾化县委、县政府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同步 考核、同时公布,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教育局也将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评先、选优、干部任用等方 面,优先考虑规范化学校。6、典型示范和目标引领工作到位。为推动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今年的5月20日,沾化县政府召开了全县规范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提出,在三年内,全县所有学校达到县级规范化学校标准,80%的学校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30%的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正是由于上述有力措施,去年,沾化县仅富国镇一个乡镇,就一次性创建了6所市级规范化学校。由此可见,教育投入的暂时困难并不能成为我们拖延工作的借口,而沾化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创建规范化学校规划。我市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所有学校全部达到县级规范化学校标准,60%的学校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30%的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所有高中和80%的 初中要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各县区要根据这个目标,对本县区范围内的中小学进行梳理排队,制定出每一所学校争创规范化学校的时间表。二是在中小学布局 调整和新学校建设中,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近年来,各县区都在改造或新建学校,这些学校在规划时就要按照规范化学校创建标准规划,新建中学和乡镇中 心小学以上小学必须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设计,农村小学必须按照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设计。近两年,经济开发区的学校设计标准高,建设快,变化大,农村小学在 实现楼房化的基础上,全部按照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近期有望取得突破。各县区要紧紧抓住学校改造和建设的机遇,加快规范化学校 建设工作。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加快创建进度。对我市大多数县区和学校而言,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重点是办学条件问题,难点是资金短缺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主渠道是争取政府投入,如果让政府一次性给一个学校投入几百万、上千万,是很难做到的,这里就需要我们的局长、校长去动脑筋,去运作,要学 会用小钱办大事。滨城区六中,政府投入不到五百万元,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投资近亿元的高标准学校就建设完成,并顺利实现了招生。这种事例和经验在每个县 区都有,大家要好好借鉴。学校建设融资的办法和渠道很多,作为规范化学校建设都可以参考借鉴。只要我们在工作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其他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三) 规范办学行为,突出办学特色,提升规范化学校整体水平。规范化学校建设和复评都面临着一个推行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行为问题,有的学校因为违规办学被省教育 厅撤销了省级规范化学校,这些学校倒是没有复评任务了,可是我觉得校长的心里也轻松不下来。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规范办 学行为,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发挥好规范化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我到过一些学校,有的规范化学 校的校容校貌、管理水平,就像挂在校门口的牌子一样,锈迹斑斑了。有些校长把工作目标就定位在拿牌子,牌子拿到了,政绩有了,级格高了,就不思进取、优哉 悠哉了。现在省教育厅把原来规范化学校的终身制改为任期制,五年复评一次,这种办法非常好。我们的市级规范化学校也要实行任期制,今明两年的重点要放到复 评上,省级任期五年,市级的三年就可以,省级的复评机会是三年,我们市级两年,要把这项工作机制运用好,发挥好。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应当说给了规范化 学校施展才能、发挥优势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办出特色,创出典型。邹平县提出的“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值得大家学 习和推广。各级规范化学校要成为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先锋军和引路人。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开创我市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新局面
一 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尽管当前防控甲流感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但是经过教育局党组慎重研究,还是决定在邹平县召开了 这次大规模的规范化学校建设现场会,目的就是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抓手,加快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今后,市教育局还将出台一些相应措 施,不断加快我市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建设步伐。要把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定期考核,定期通报。邹平、滨城、沾化等县区 的先进经验表明,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领导重视程度,决定了我们这项工作开展的进程。因此,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调研力度,制定创 建规划,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快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创建步伐。
二 是要完善激励机制。我市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典型经验说明,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各县区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相互 交流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激励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今后在评优树先、教师编制、评聘职称等方面要向规 范化学校倾斜,高中招生指标分配要加大分配指标权重,增加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推荐保送指标。市、县区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创建规范化学校奖励机制,对通 过验收的省、市规范化学校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
三 是要做好结合文章。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因此,要把规范化学校 建设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推行素质教育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当前开展的标准化学校建 设,学校规划、建设、条件装备、师资配备等都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去做,一次建设有困难的,可以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要把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提升九年义务教 育实施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来抓。
同 志们,规范化学校建设是当前我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改革,勇于 探索,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